品閱雜誌 / 中央社即時新聞
《偷書賊》死神說生命有時,如何在有限裡找到無限?只有燈下閱讀後暗夜獨自思考,那些你所閱歷的各種人與生命,才能點亮灰色日子裡的火光。
「每個人都會遇到我,只是早晚的問題。」這句話,是死神在《偷書賊》電影第一幕裡說的話。的確不錯,生命有限,人要如何在煙花瞬間找最大價值?
假設你身處戰亂,雙親因反叛被捕,你被送到寄養家庭,途中弟弟病逝,痛失血親。在任環境擺布的時代,你得想辦法活,怎麼找到活下去的希望?
這是《偷書賊》莉塞爾的故事。她的希望是靠著弟弟喪禮偷來的《挖掘工人手冊》學識字,因為這本書,灰色的每一天都有了一點火光。
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?
有人問:年輕人不閱讀了嗎?其實你大可不必重新定義「閱讀」,因為不管紙本或手機,閱讀的差異,從來就在你「思不思考」、還有「體會多少」。很多時候你以為答案要往外找,但真正的「智慧」或許在安靜的文字裡,等你去打破寂寞地閱讀、讓腦袋獨立作業。
但閱讀和生命經驗從來就沒分開過,那些安靜與熱鬧都是「人」的故事,吳念真說,他自己就是這樣。
他的閱讀有好多種:在礦村聽大人說故事、幫人寫信、在學校閱讀各種書、提早出社會看遍各種老闆、當兵聽遍同梯的故事,還有遭逢親人相繼過世打擊。
閱讀安靜的文字和經驗故事,彷彿是這些生命過去與進行式的輕與重,讓他變得像少年維特容易傷感,卻也成就他寫故事、拍電影、當編劇的命運。
生命裡有各種閱讀,吳念真說,飛進他人的故事裡可以環遊世界,在閱讀世界裡人人都是自由青鳥。閱讀他人生命,才能真正嘗出自己人生的甘味,才能走出困境。
死神說生命有時,如何在有限裡找到無限?只有閱讀、經驗、思考,那些你所閱歷的各種人與生命,才能點亮灰色日子裡的火光。一起來看吳念真的精彩分享:
如何在有限找到無限?
在想像世界裡人人自由,平淡情感也有燙手溫度
生命有限,有兩件事情可以增加生命經歷,一是「聆聽」,聽別人的生命經驗;另一個是「閱讀」,閱讀時你可以接收到不同的東西。
我在九份礦村出生,村子裡來淘金的礦工來自全台各地的人,大家都有不同的生命經驗。我常聽大人聊天,講戰死時要把骨頭帶回台灣、送還家屬。怎麼帶?他們把手切下來,把肉燒掉,骨頭插在背包一路逃,回台要送還喪家時,才發現分不清哪隻骨頭是誰的,聽起來很像黑色喜劇。
我小時候也被訓練幫人寫信,因此很小就介入大人世界,看到很多問題,上小學讀國語日報覺得好幼稚,為什麼?因為聽大人講的故事比國語日報精彩太多。
小學大家在玩遊戲時,我最愛做的事是看書。有次老師在讀小說,我問:「可不可以借我?」老師說:「小孩子不能看!」讓我更好奇,有天他不在,我偷溜進他房間,拿起一讀覺得寫得太好,還跟中國大陸有關,後來他借給我,卻告訴我不能借人,我問為什麼?他說:「禁書!」這本小說是沈從文的《邊城》。
我從那時候開始愛上沈從文。他對人的描述非常精密,我到現在還記得《邊城》最後一句話:「他也許明天就會回來了,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。」那種平淡情感很棒,李安曾拍成電影,我卻覺得不好看。每個人閱讀時自有想像,文字裡所有人物、劇情都要想像,我們那年代沒電視,廣播劇接吻聲可能只是播音員親自己的手製造音效,可是聽得很開心,腦裡充滿畫面。
有些書你必須到某個年紀才懂
生命經歷會帶領你,在某一刻與書本靈魂感應來電
我的生命經驗不斷累積,初中畢業就來台北工作,2年時間沒念書,後來半工半讀念完高中和大學夜間部,所以我接觸過很多人,遇過很多老闆,看過很多行業。當兵時有2年在金門,可以遇到來自全台不同教育程度和職業的人,我跟誰都可以當好朋友,他們分享生命經驗給我。可能因為那時聽到太多故事,現在變成編劇好像是必然,因為我想跟別人分享故事。
我那代跟你們這代,最大不同在我們看到不懂的書說:「我好笨!」你們看到不懂的書說:「這書好爛!」
我初中二升三年級暑假作業,國文題目是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讀後感,那本書要70幾塊,我爸當礦工一天才賺40塊,而且我爸媽認為課本之外都是閒書,不給錢買。為了買書,我去當粗工,礦長看我這會讀書的小孩在扛木頭,忍不住問我,我實話回答後,他說:「我出錢,條件是你看完要講故事給我聽。」
我只拿到剛好的書錢,加舟車往返費用就不夠了,有天鄉下按時送藥的人答應幫忙買來,結果厚厚一本,蘇聯人名字又臭又長、家族複雜,我讀不完,覺得對不起礦長,因此帶書找他說:「我真的有買、有看,但我看不懂,沒辦法講故事給你聽」。
我們那年代的人真優雅,他說:「我知道你看不懂啊,如果14歲小孩看懂,而且還可以跟我講故事,那一定不是世界名著!」還說:「你以後慢慢看,以後一定看得懂。」我才覺得有點安慰。
暑假作業我不會寫,只好寫買書過程及為什麼看不懂交給老師。有天老師要全班罰站,只叫我坐下,然後說:「你們寫的是假的,這本書我都不太懂,你們竟講得頭頭是道,為什麼自己騙自己?」對我說:「他是最真實的,講這本書怎麼來,而且他真的看不懂。」
後來當兵無聊又把它看過,還把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有書都看了,才了解有些書真的要到某個年齡才懂。
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受一本書影響,那個人念的書一定不多,為什麼?因為隨年齡改變,喜歡的東西會不一樣。生命經歷不是自己可以完成,必須把心胸、耳朵、眼睛打開;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言論和理解最偉大,但其實在沒有跟多數人溝通前,你對任何事情的評斷,都是你用僅存的一點認知,去猜測你所不理解的事,我非常清楚這種謬誤和矛盾,因此閱讀跟聆聽仍然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事。
走進他人的生命,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把別人的人生也填入腦袋,去面對自己的難關我比別人早熟,先清楚某些事,也先憂傷某些事。但因生命經歷和閱讀,讓你在面臨困境時,處理起來會比較容易。
在我生命中有3個最親的人接連在4年內過世,分別是我弟弟、媽媽跟妹妹。我弟弟跟妹妹相繼在3年間非正常死亡,我弟弟過世收魂時,道士要我擲筊,擲了他沒回來,道士因此要我跪著擲,我對天大罵:「今天我幫你辦喪事,還要幫忙你太太,還要跪下來擲筊叫你回來,你不要回來!你不要回來了!」結果道士變協調者,勸我不要生氣,我就沒跪,擲筊也OK了。
有一天文學周刊編輯邀稿,我寫的題目叫「遺書」,寫弟弟給我的遺書。那天寫完約清晨6點多,接著要去法鼓山向高中生演講,清晨開車過基隆要往金山,一過基隆,路段下坡,視野望去一片都是海,很漂亮的風景,太陽剛出來,我望著海景,心想,什麼時候台灣這麼乾淨,好像自己的心情也抒發了,我在車上開始大哭,哭到不可遏止,哭完好像也就好一點了。
我那天在演講裡告訴高中生,人生有兩件事情安撫了我,一是「閱讀」;一是「寫字」, 在閱讀時因為有很多情感早已填進你的腦袋,別人遇到什麼事也填進腦袋,所以人生遇困難時,心裡難關會過得比較快。
知人、識人,更學會愛人
22世紀人腦要植入這些晶片: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
人生有限,沒那麼多時間跑遍世界,理解世界唯一方法是閱讀,國外創作就是世界模型。看了你才知道怎樣對人,才真正理解人,並學會謙卑。不閱讀,你的喪禮會很寂寞,因為你常以自己的觀點看人,所以沒朋友;不要相信臉書2萬個朋友是朋友,你死時可能來不到20個,而來的20人說不定不是你的臉書好友。
我常常悲觀想像,以前美國建議女生在12年級時,必須在手臂植入永久避孕器, 在閱讀慢慢式微時,每人腦袋裡有個東西必須存在,就是對生命的理解、對生命的尊重,但這必須透過閱讀產生。當你們不喜歡閱讀時,希望50年後,科學昌明到12年級時,能夠在腦袋裡打一個東西,如此一來所有世界名著就能記在腦海了。(整理/高嘉鎂;攝影/陳志亮)
本文由30雜誌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