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文好圖用作善意分享。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當刪除。連絡電郵: geegeelooloo@gmail.com

4/4/19

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(04/04/19)

◎文:段鍾沂(滾石文化董事長)

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,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。」
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,
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:學會獨處,和自己一起變老,才酷!
從不服老、接受老,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。

「老」這件事,其實是不知不覺的,因為從小到大,日子一天天地過 ,經歷過青少年、壯年、中年,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, 會覺得有點唐突、意外,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, 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、身體上的訊號,告訴你:你老了。

我不想變老

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,我覺得很奇怪,因為以往食量很大,現在 是再好吃的東西,都只能淺嘗,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,後來請 教醫師,醫生問我幾歲,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,他說:「這是正常 的。」我還很納悶:為什麼!

食量下降之外,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,剛開始很懊惱,覺得 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,後來才曉得,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, 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,可以握緊物品,隨著年紀漸長, 皮膚愈來愈乾燥,隨手拿取物品時,以為自己握到了,其實沒有。

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,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 大了,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,原來是聽力退化, 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。而且,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, 閱讀也是如此,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……一點一滴的累積, 包括體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,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。

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,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。前一 陣子,我騎腳踏車去淡水,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,那天忙到下午才出 門,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。

當時心裡有點急,停好車,腳踏車一卸下來,我就開始騎,結果回來 找不到車子,加上天色暗了,我找了一個多鐘頭,非常沮喪, 甚至一度坐著發呆,因為沒體力了,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。

生理的退化,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,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 浮現--沒有信心。以前騎單車,凌晨一、兩點騎也沒問題, 現在膽子變得很小,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,開車速度也變慢了。 面對這些現象,你會覺得沮喪、懊惱,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。

老來,我們沒有警覺,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,又很排斥,最大的抗 拒就是疾病和死亡。我常在想,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 象,他也想不通,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, 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?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,後來他覺悟了, 人生本來如此,有生就有滅,老了就會病會死, 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,告訴我們不要害怕。話雖如此, 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,我常開玩笑說自己「貪生怕死」, 幾年前戒了菸,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、維持運動習慣, 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、活得久一點。


從觀察中學習老

我有一群朋友,以前常約出去打球,這二、三年間,大家的健康陸續 出了問題,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,需要坐輪椅;一個最近得了流 感,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;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。突然間, 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。這有點像是,當你開BMW時, 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;當你開Honda時, 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;當你六十五歲時, 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。

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,天氣好的時候,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 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,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、講電話, 看到這樣的情景,你有什麼感覺?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, 這也讓我思索: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?面對老?

我是1948年出生,我們這一代,也就是現在六十~七十五歲之間 的人,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,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 們截然不同,沒有人可以做示範,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。 老是需要學習的,如果不去學習,就會跌跌撞撞、付出代價。 如何學習?向彼此學習。

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,一個是媽媽,一個是哥哥。媽媽今年九十二歲 ,一個人住,自己買菜、做飯,有個外勞照顧,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 都會過去陪她;而哥哥只大我一歲,退休不久,因為小腦萎縮退化, 生活無法自理,現在住在安養院。

載大哥去安養院時,感觸很深,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,那些 他珍藏的畫作、旅行時買的紀念品、名家吹製的花器、數百本藏書、 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、CD……都送人了,這也讓我看到, 原來人生走到最後,一個袋子就搞定了,很多東西,真的是多了。

相較之下,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?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?不是 我們兄弟,是她自己創造的。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,因為支氣管擴張 ,進過加護病房幾次,但是她懂得生活,有自己的消遣, 經常動腦筋、找事做,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。 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,那就完了。

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,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,第一個要健康, 不只是身體健康,還有心理的健康。這些觀點,年輕時我也不相信, 現在終於服氣了,而且完全信服,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 、二十年累積而來,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。

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,因為運動鍛鍊身體、音樂陶冶心靈, 身心得以和諧發展,生活品質就能提昇。所以無論什麼年紀,都可以 從飲食、運動、閱讀、聽音樂等方面著手,將來會結什麼果,我們不 知道,但要種下善因。當你懂得照顧自己、安排生活,別人自然就會 來親近你,老了,身旁圍繞的是孩子、孫子和朋友;如果沒有照顧好 自己,旁邊就是醫生、護士和陌生人。

所以「老」這件事,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,還涉及醫療照護、人力資 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,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。老了, 如果沒錢怎麼辦?病了,由誰來照顧?……歸根究柢,還是先把自己 照顧好,尤其年輕的一代,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,不要成為家人的 負擔、社會國家的負擔。

學會獨處 享受一個人

對老的理解,可以透過觀察、閱讀,尤其現在資訊很多、取得很容易 ,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,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,因為老是自己 的事情。

這幾年,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,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,只 記得其中一、兩件事情,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,但寫一寫又懶了,這 就是老了。其實我也想退休,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 終日的例子,讓我不敢輕言退休。

幸運的是,我很會沒事找事做;不用做偉大的事,就做平凡的事,平 凡的事,會愈做愈開心。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,我還到政大、淡江教 書,下了班,如果沒事,我就回家做飯。我很喜歡做飯,因為料理要 有plan,從採買、備料、洗菜,最後還要洗碗收拾,動腦又動手 ,充滿樂趣。

老了要學會獨處,習慣自己一個人,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,而是一 個人也可以很舒服、很自在。

心態決定一切

回顧這一生,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,因為自己天性樂觀,所以即 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,也不覺得是挫折。就像當初辦雜誌,負債累累 ,每天就是借錢、借錢、借錢,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,沒錢吃飯 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,或者典當相機,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…… 現在回想起來,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。

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,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、三十年, 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?會老、會病、親人會離開,這些都可能發生, 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、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。

多年前,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,典禮結束時, 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,還好很幸運,送醫速度很快,獲得妥善的照 顧。回臺後,太太從美國來看我,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, 讓人啼笑皆非。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,他說:「恭喜, 打斷腳骨顛倒勇!」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。

聖嚴法師說過,環境不會變、事情不會變,但自己可以變。其實我的 腳一直沒好,變成創傷性關節炎,走路走久了會痛,一開始我還拿拐 杖,後來決定丟掉柺杖,要痛就讓它痛吧,照常走路、騎車、游泳, 才發現真的可以和「痛」和平相處。

人生不能倒帶,如果抱怨自己倒楣,不會改變任何事情。同樣的,人 一定會老,我們能做的,就是去迎接它。你的心情,決定你的處境; 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,多關心身邊的人,看看小孩、小動物、 小花小草,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。(許翠谷採訪整理)